1)第二十章 开垦第四亩田喽_我在逃荒路上当地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此次播种玉米,全员参加。

  包括阿秦也要跟着李氏学习,可以不干,但不能不学!

  照例是先进行土地翻耕,翻耕深度要达到25厘米以上,一亩地翻的深度要一致,这样才能保证出苗整齐均匀。

  翻地过程中,要把女郎所说的“化肥”翻进去。

  上午翻好了地,下午把浸好的玉米种埋下去。

  因为不能保证埋下的每颗玉米种都能发芽,所以埋玉米种跟埋高粱种一样,一个刨坑里要放三颗玉米种,后期根据发苗率再进行补苗或疏苗。也就是说,待玉米种发苗后,一个刨坑位置只能留一颗玉米苗。

  薄田的土壤含砂,埋种得在6、7厘米。玉米行距与株距都有要求,行距50多厘米,株距30多厘米。播完种后,需要覆土镇压,在“风调雨顺”外挂功能下,土壤湿度被维持在正常水平,所以覆土时不要使劲压实。

  另外,“风调雨顺”外挂会维持玉米苗最需要的温度,这样能令玉米苗发芽快而且整齐度一致。

  翻土、播苗、浇水过后,这一天就过去了。

  四亩田,以现有的劳力来说,有些吃力了。当然,这是按王洛闻的标准来衡量的。

  吃过晚食后,王洛闻把玉米种植说明给众人念了好几遍,刘腾、李流聪慧,把重要事项都背了下来。

  武仆、李氏都是庄稼好手,听完心里有数,觉得和种高粱差不多。

  “过两天,李大郎和我下山,再召俩劳力回来。玉米种七天后会出苗,这是补苗、疏苗关键期,武仆、李氏辛苦一下,把玉米苗和其他三亩田都要照顾好。”

  “女郎放心。”

  “再有,等我们回来,苜蓿差不多就能收割了。”

  一桌人立时都笑眯了眼。在这饥荒南宋,仅这一亩苜蓿地,就能让他们放宽心,收一茬,这一年就饿不死!

  按照生长周期来算,种苜蓿最合算。苜蓿是多年生植物,只需要种一次就能不断收割,苜蓿每茬的生长周期40天左右,一年能割三、四次。

  “女郎,我也能种田!”李流自告奋勇。

  “你还太小,和刘小郎好好学习功课为主!另外,你俩要照看好秦小娘子,还有菜地、还有鸡。你看,你俩任务也不少呢!不过不能耽误学习啊,不然别怪我回来揍你们!”

  李流、刘腾对视一眼,都缩缩脖子表示害怕。而且女郎(阿姊)说完这话后,眼神咋还一直盯着他俩呢?

  王洛闻的确在琢磨这俩孩子,此次离山,时间很可能会久一点儿,刘腾、李流都聪明,绝不能让他俩的学业有空窗期。

  有了!

  晚食过后,王洛闻兑换出一块大黑板,一盒彩色粉笔。

  刘腾、李流看到王洛闻用粉笔在黑板刷刷写字,赶紧一人捏出一根彩色粉笔,如获至宝。

  王洛闻先在黑板上划出一竖分界线,一半写上乘法表,另一半写上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ula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