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046章 奇人荟萃_苗疆蛊事陆左萧克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当今庙堂之上,修行者的势力相互牵扯掣肘,实力最大的自然是建国初年8341部队留下来的老臣,以及其后辈子孙,这部分人是大内侍卫出身,有着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理念,维持有关部门最基本的格调和规则,这里面的代表人物有许映愚,以及其他我不知晓的人物。

  而其余的,则是后来陆续出仕的各路门派、宗族的代言人,例如大师兄之于茅山、赵承风至于天师道,以及其他文中未有提及之人,这里面的派别林立,千奇百怪,我知道的也不多,唯恐懂行的人出来斧正,平添许多笑话,便不赘叙。

  不过据我所知,天师道自古以来都是敬奉正统的,虽然在建国前有分支随着国民党迁移台湾,或者如同北宗罗恩平去了海外,但一向作为中流砥柱的龙虎山,却总是能够紧跟着中央的脚步,保持一致,故而在庙堂中的势力也颇大,与茅山是旗鼓相当,部分伯仲,但是至于崂山,虽然在位于白云观的全国道教理事协会中也有那么一席之地,但是除了鲁东等地,影响力倒也不算大。

  终上所述,这两者争执起来,明面上看,崂山倒是略处于下风。

  关于两者的争执,我听杂毛小道刚才跟我讲闻,其实也只是小事,不过就是些口舌之争,然后双方最后还是忍耐不住动了手,结果都伤了人,于是就把事情给闹大了。

  不过其实说句实话,这龙虎山与崂山虽然同为道门,但却早有宿怨,远些时候也不提,单说当年单单为那十大高手的名次高低,门下弟子便闹过几次。这修得道、养得真的高明之辈,自然不会为些许名利去撕破脸皮,但是许多刚刚入得门道,心浮气躁的子弟却不再少数,如此拌嘴磨皮,事儿说多了便有了火气,故而争论不休,纷争也从来没有断绝。

  此为本次讲数的情况,我、杂毛小道和三叔也都换了面目,装作三个路人甲乙丙,靠着湖畔下了船,然后故作悠闲地朝着岳阳楼景区走去。

  说到岳阳楼,许多朋友可能犹记得读书时,曾经背诵过范仲淹老先生那篇脍炙人口的《登岳阳楼记》,或许全文已忘,至少还记得那位北宋名臣振聋发聩的呐喊: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人非圣贤,这种精神搁现代社会是很少见的,至少我是做不到。

  不过倘若哪位朋友有幸回顾全文,却也能够从里面找到关于此间美景的描述。我们三人便来到了两派约定讲数的酒楼,此处仿那岳阳楼般建于湖畔,木楼雕琢,古色古香,看上去倒也十分富丽堂皇,气度俨然。

  走到门口,这时有工作人员来拦住,十分恭敬地鞠躬道歉,说这里已经被人包场了,暂时不接待临时游客,倘若是喜欢本店的菜肴,还请明天再来光临,如有什么不便之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ula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