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53章 儒家新学说_明末金手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要说顾炎武,原名顾绛,炎武二字是仰慕文天祥和王炎午的为人这才改的.

  按说应该是清军入关之后才改的名字,不过谁知道在这个时空却是早早的改了。不过就算提前改了名,也阻挡不了这个著名的思想家、经学家、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的成长规律,更别说此刻他还担当着监督党的党魁一职。

  顾炎武年轻时在江浙一带求学,也曾经加入过复社,受到当时的正统儒家的影响,考虑问题的角度往往放在世家大族上面,故而刚刚在共和国考取公务员的时候,实际上张弘斌并不是很待见他。说到底,那个时候的顾炎武,还是太年轻了点,棱角还没有磨砺干净,思想更是转不过弯来。

  近几年,随着共和国统一华夏,随着世界慢慢展现在他们的眼中,随着各国的历史发展资料源源不断填充进图书馆里,顾炎武也开始反思,过去自己所学,是否就真的适合现阶段的华夏。

  当他突然产生这个想法的适合,他也曾经害怕过,因为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‘离经叛道’了。

  然而,随着孔氏一族的种种阴谋曝光之后,过去的信仰被彻底击碎,在沉沦之中,他不得不反思儒家该如何去从?

  共和国不兴儒家,但并没有排斥儒家,甚至张弘斌也多次在文化交流会上,言明儒家是华夏的传统文化,其起源和本质来说,对于国家的治理,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意义。

  听得出来,张弘斌是真的重视儒家文化,但却不提倡公务员过度的钻研儒家文化。

  顾炎武也不是一个愣头青,更不是完全没有接触过政务的白衣书生。他心里非常清楚,张弘斌就是希望公务员能够务实,真真正正的为百姓做实事。而治民却是一个需要多种学识才能够做好事情,儒家在这方面仅仅给出一个理想,却给不了任何人可以吃饱饭的干货。

  心中挣扎了很久,顾炎武不得不虚心向已经退休在家的徐光启进行讨教,因为他听闻早些时候,徐光启在家中试着整理过去的儒家学问,要认真还原儒家学问的本色。

  在以前,这种行为是被士人们口诛笔伐的,但如今顾炎武却是知道,这才是儒家的希望。

  只可惜,徐光启的身体虽然算不上差,但也好不到哪里去,主要体现在精神上已经没有那么旺盛了。故而他每次到徐家请教学术问题,徐光启都让他在自己的书房里面看以前整理好的稿子,而顾炎武在看完之后,再整理好自己的疑问,挑选最关键的几个问题,在徐光启精神还好的情况下提问。

  几个月下来,也是大有收获,儒家真本在一老一少的共同努力下开始完善,开始成型。

  这是战国时代的儒家真本,而且还是专门标注了标点符号,方便后人阅读的最新版本。但这个版本或许适合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ula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