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二十三章 潜水艇_重生南美做国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潜水艇相比,性能会不会更加优越。”

  “是,陛下,臣回去以后便让人翻译凡尔纳的《海地两万里》,然后给每个科研人员发一份。”

  陈森恭恭敬敬回答道。

  “也用不着这么麻烦,长安大学图书馆中就有一批翻译的图书,等今天会议结束后,你直接派人到长安大学借调过来就可以了。”

  十九世纪末,法国和美国在潜水艇领域都处于领先水平,而在霍兰三型潜艇未研发成功之前,法国民间科学家制造的性能普遍比美国、英国先进。

  1863年,法国建造了“潜水员”号潜艇,使用功率58.8千瓦(80马力)的压缩空气发动机作动力,速度为2.4节,能在水下潜航3小时,下潜深度为12米。

  1886年,英国建造了“鹦鹉螺”号潜艇,使用蓄电池动力推进,航速6节,续航力约80海里。

  早期潜艇使用的武器,主要是艇体上挂带的定时引爆炸药包或水雷。1866年,英国人R.怀特黑德制成第一枚鱼雷。1881年,T.诺德费尔特和G.加里特建造的“诺德费尔特”号潜艇,首次装备鱼雷发射管;同年,美国建造的“霍兰”Ⅱ号潜艇安装有能在水下发射鱼雷的鱼雷发射管,这是潜艇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发展。

  也正是在粗略了解了西方诸国在潜水艇领域发展的现状后,李明远偶然间在翻阅纳尔逊的《海地两万里》时,联想到了潜水艇的双层结构。

  潜水艇的双层结构最早由由法国科学家劳贝夫设计完成,时间再向后推进十年,1899年,第一艘采用双层结构的潜水艇“纳维尔”号潜艇在法国下水。“纳维尔”号与其他潜艇不同处在于,该艇在其内壳之外又包上了一层外壳。这使得“纳维尔”号既有一个酷似鱼雷艇似的外壳,又有一个按照潜艇要求设计的内壳,艇员及所有装备都装在耐压的内壳之中。内外壳之间的空间被充作压载水柜,并以此控制潜艇下潜和上浮。当该艇排除压载水柜中的水之后,即可像鱼雷艇一样具有良好的适航性,使得其水面航行的速度达每小时11海里,续航力为500海里;当压载水柜中注满水之后,“纳维尔”又将与早先潜艇一样,它的水下短距离航速可达每小时8海里,即使在水下航行数小时,其水下航速也可达每小时5海里。

  纳维尔号潜艇具备了现代潜艇的基础雏形,只是受限于发动机功率问题,潜水艇的实际作战性能大打折扣,

  不过,如果按照汉国本土理想的科研进度来说,借助李明远的指导和特斯拉等大牛的实践性能力,在未来十年中将部分先进理论应用于内燃机领域,那么,将潜水的航速和续航能力再提高一个档次,使其具备在近海海域发动袭击的作战能力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ula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