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挑拨_将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没有亲眼看到,只凭种燧,种怀玉等的书信,并不能作为依据,谁清楚其中到底发生了多少事故?

  不过,从周仿这里,听到这么一句,显然,作为同门下平章事,对军中之事,还是留了心,当然,这也不值得奇怪,理所当然的事情罢了。

  见赵石不说话,周仿不以为意的笑笑,接着便道:“朝中众臣,多许江大将军之才,声势日嚣,不过,老夫却有些担忧……”

  说到这里,他搓了搓手,看着赵石道:“国公当年征伐无数,功勋什么的,自不必提,然朝中每有攻讦之词,从未断绝……再观今日江大将军……”

  周仿摇了摇头,“赏功太过,有过却不能罚,此中意味,老夫思之再三,颇为心惊啊……”

  赵石扬了扬眉头,这话听着着实不舒服。

  他差不多已经能够想到,周仿之后要说什么了,无非是想让枢密院出头,或者说是他赵石出头,在宋皇被弑一事上,做些文章罢了。

  赵石想到这里,心中不由冷哼了一声,文臣们的鬼蜮伎俩罢了,想来是以为他会看江善不顺眼,借机挑拨,从中坐收渔翁之利而已。

  若真是这样,怕是将他赵石瞧的小了。

  别说江善才打下开封,就算领兵平定了江北,又算得了什么呢?最多最多,不过是日后朝堂上,多了一个劲敌……

  再深想一下,一个领兵征战多年的大将军,还能被文官们肆意操弄,为其刀剑不成?

  想到此处,赵石笑意微露,淡淡道:“周大人有酒了,这话确实传不得,不然,还以为咱们眼红江君慈的功劳,要行谗佞之事呢。”

  周仿并不气馁,而是更加恳切道:“国公以为,襄樊之地,攻守可有定期?”

  赵石道:“只要有水军相合,樊城易下,襄阳就说不准了,不过到了那个时候,襄阳无汉水依凭,尽可先扫平江北诸地,到了那个时候,若襄阳岳东雷还不归降,也只能是玉石俱焚一个结果了。”

  不等周仿再说什么,赵石继续道:“这仗不管打几年,临阵换帅,皆乃无益之举,枢密院这里,也不会同意,此事多言无益,周大人还是莫要再说了。”

  话已至此,周仿还能说什么?

  周仿心里也多有无奈,实际上,赵石猜测的,虽不中亦不算远,不过,周仿所言,也并非全部出自文臣算计。

  在他看来,大将军江善,要比晋国公赵石危险的多。

  尤其是,晋国公赵石居于京师久矣,虽权势日彰,但晋国公赵石本人……却未显枭雄之像。

  与文臣或有亲疏,但与朝廷治政上,能避则避,对中书少有掣肘。

  与朝中武臣,也渐有疏离。此乃谦退之兆……加之,晋国公子嗣不多,还无人能继承其志。

  这么一来,一些人对晋国公赵石的防范。差不多都可以看做是嫉恨,或者政见不同而起的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ula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