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纷扰(求月票)_将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并许之以荆襄之地,结为盟好,同攻后周。

  这是大秦必然的选择,至于南唐会不会听从大秦的建议,在后周背后捅上一刀,谁也不太清楚,也没有人太过在意,南唐向来软弱,信心膨胀的大秦上下,并未将他们看在眼中。。。。。。。

  后周即灭,下一个便是南唐,这个时候,没人相信,后周,南唐能阻挡住大秦越来越锋利的锋芒。

  晋国公赵石终于在三月初,被召入宫中,照例,和皇帝陛下谈了些什么,众臣没有听到什么风声。

  但随后,皇帝陛下便谨慎了许多,召集枢密院几位大人商议军国大事的次数也多了起来,好像,晋国公赵石给信心满满的皇帝陛下泼了一盆冷水,让皇帝陛下变得有些迟疑了。

  这个表现是如此的明显,再次让朝臣们意识到,大将军赵石对皇帝陛下的影响力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  但还是没有人会相信,只凭大将军的只言片语,就能阻挡一场已经如箭在弦的战争的到来。

 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随之,许多人膨胀的信心开始发生了动摇,谈论即将到来的战事时,也谨慎了起来。

  也许,朝堂上有很多人不喜欢晋国公赵柱国,但所有人都必须承认,这位大将军是大秦上将中最耀眼的那一位,在战事上的发言权,都无人可及。

  他已经用敌人淋漓的鲜血以及从河中,到草原,以及西北,蜀中各族人等的累累白骨,建立起了他不败的威名。

  他在战阵上的天赋和功勋,让最痛恨的人也不得不承认,这是一位很难被正面击败的大秦名将。

  所以,他说出来的话别的也许还可以当做耳旁风,但就战事而言,没有人会认为大将军赵石会胡言乱语。

  有那聪明人会想到,大将军赵石也许并不愿意东边的领兵将领们立下太多的功劳,以免动摇他的地位。

  但睿智的人都不会做如此想法,他们只会觉得,也许东边的战事要出什么波折?

  所以,之后枢密院和兵部更加繁忙了,户部也在调动粮草,在东边送过来的军职任免上,也越加的仔细,朝廷中不可抑制的出现了过度紧张的情形。

  很多人都是心事重重,也让下官们开始了担忧。

  而就在这个时候,关于大将军折汇的处置,朝廷终于有了定论。

  朝廷并没有给大将军折汇加上太多的罪名,说了很多,其实最确实的罪名只有一个,丧师辱国而已。

  关于他在平夏战事中的种种,都被隐匿了下来,算是稍稍全了折家的颜面。

  但只这一条,也已经足够了,能称之为丧师辱国,也就是说,他这一败,让大秦丢了颜面,必须得到严惩。

  这样的罪名,曾经扣在过吴宁大将军的头上,也曾加之于大将军王佩,吴宁贬为庶民,王佩能幸免只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景兴皇帝需要留下这么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ula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