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韦州_将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为西夏朝廷所忌惮,不过,若没有横山羌阻隔西夏门户,却又哪里会让人心安?

  不得不防,却又不得不用,如此一来,西夏朝廷更不容其他军司染指于此。

  而时至今日,即便是西夏国相李元康,也不会让静塞军司受左厢军司辖制,实际上,谁都清楚,这是一块禁地,在左厢军司坐大的今天,更是如此。

  即使这些年,静塞军司之兵卒,屡屡被抽调,前往河南地,与金人交战,或者四出剿匪平乱,不过之后,静塞军司兵卒,都要回归静塞军司建制,从不补往别处,这在建制混乱的西夏军中,是十分罕见的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  由此可见,朝廷对静塞军司看顾之严了。

  不过,再怎么说,韦州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,它必然只是一处中转之地。

  不提大军作战如何如何,只说平日,西南之粮草,必定要经过韦州运往灵州以及京师兴庆,而右厢军司,以及南边的萧关,与秦人边境处的各处军寨,粮沫,军饷,都要从韦州起运。

  是的,韦州最重要的一个作用便是粮草聚集之所在,也可以说是粮草重镇,正在西夏粮道的咽喉之上,从韦州建成那一天开始,这个作用就几乎是他的唯一使命。

  所以,韦州向来是繁华的,一到秋末时节,这里南来北往的人流几乎可比京师兴庆,军人,商人,夫役,山民,在这里随处可见。

  不过,这些多数都是旅人而已,韦州城内之百姓,却并不多,韦州最盛之时,也不过有民三万户,不用多说什么,这里其实就是一处大兵营,军人比百姓还要多的一处兵营,韦州之民,也多数皆为静塞军司上下之家眷。

  废话少说,回到如今。

  秦军漫野而来,实际上,秦人军伍一旦到了这里,除了身体疲惫不堪,粮草拉的越来越长之外,已经不用再顾及道路难行,饮水缺乏之类的事情了。

  从韦州,到灵州,快的话,可以朝发夕至,而韦州城下,有两条河流,绕城而过。

  日渐昏黄,秦军大营渐渐成型,零星的火把已经亮了起来,在城头望去,星星点点,绵延到天边尽头。

  韦州城楼之上,一众西夏将领望着城下,沉默之中,带着难言的味道。

  为首一人,一身披挂,四十多岁年纪,身材粗壮,满脸的胡须,一双眸子,亮而有神,此人,正是静塞军司的主人,西夏名将阿绰。

  阿绰,出身白马镇燕军司,乃正经的沙漠羌人,不过听他的名字就知道,没有任何的姓氏,定然也就不是沙漠羌族的贵戚,更有可能,祖上乃奴隶出身。

  不过,沙漠必经是党项羌人崛起的源头,那里出来的羌人,即便是奴隶,也要比旁的部族高贵,也从来不乏升迁的机会。

  也正是因为他的家族附属于西夏大族野利氏,才有了他今时今日之地位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ula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