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448章 誓杀高瞻_手眼通天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以彼之矛,攻彼之盾,对付坚守忠义、世代供奉高家的北海,只需要一个襄王世子就够了。

  入夜后,任真跟高家的谈判很顺利。高明同意交出为义军筹备的粮草,并且亲率三万守军南下,前去劝降高瞻麾下的义军,让他们弃暗投明。

  商议妥当后,任真返回城外的军营。

  当天夜里,他特意把带来的将领召集起来,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。这些人都为朝廷效命多年,他们往往能代表众多军士的态度和立场。

  任真推心置腹,把白天在城里发生的情况说了一遍,又详细阐述他的初衷,想听听大家的看法。在返回龙城前,他必须得先确定,手里的这五万人立场统一,不致出现临阵哗变的悲剧。

  在众将开口之前,邬道思激动发言,凭借自己的口才,列数女帝武清仪的累累罪行、北唐的民不聊生,希望能得到大家支持,一同站在任真的阵营里。

  等他慷慨陈词后,才发现这些口舌都是多余的。

  军人战场杀敌,性格普遍耿直豪爽,他们的职责和心愿,都是保家卫国,想让父老百姓安居乐业。只要是出于这点的决策,他们都会毫无条件地拥护。

  有些将领甚至直言,任真开这种会议,是对将士们的怀疑和侮辱。他们并非没有良知,目睹朝廷昏暗,民生凋敝,心里早就积怨已久,只是力量微薄,看不到改变现状的机会和希望。

  当北海发布檄文,号召八方讨武后,他们也曾蠢蠢欲动,想过投奔义军,共同推翻武唐,只不过忌惮任真的军威,害怕他真的力挽狂澜,镇压反武浪潮,才没敢贸然行动。

  今日任真表态,正符合他们的心意,令他们激动不已,恨不得立即杀回京城,除暴安良。

  民心所向,便是正道,自当坦然前行。

  任真大喜,至此再无顾忌。这次他坚信,龙城军的情况也差不多。

  第二日清晨,北海守军出城,跟他们合为一处,启程南下。

  半路上,任真收到一个不好不坏的消息。

  南晋入侵的两路兵马撤回,主动放弃了侵占的江北城池。相应地,血侯和敬侯两路大军也回援京城,分头迎战十五路义军。

  之所以喜忧参半,是因为他如今的立场很微妙。他渴望攻破京城,颠覆武氏皇朝,算是站在义军一方,然而,他又不希望其他义军抢占京城,烧杀抢掠,引爆群雄割据的局面。

  二侯的兵马班师回朝,能帮他防止乱世出现,省下应付各路义军的精力。但谁也说不准,到头来,二侯会不会变成他的拦路虎。

  为今之计,他最可行的办法就是,尽快解决北方战局,趁着二侯跟义军陷入激战,难以抽身应对,火速杀回京城。

  于是,联军星夜兼程,在八月二十九号黎明,赶到龙城以外三十里,暗中注视着对峙两方的动静。

  按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ula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