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543章 SD法的概念_工业之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听明白了赵国阳话里的意思,哈塞尔就连连点头道:“既然是这样,那就最好了。那么赵先生,就请您赐教了!”

  赵国阳谦逊的摆了摆手道:“哈塞尔先生太客气了,我就跟各位大概聊一聊这个评价方案的思路……”

  会议室里,赵国阳侃侃而谈道:“在我看来,乘坐舒适性的主观评价方法主观评价,就是将心理现象数量化,或者是对心理现象赋值。”

  “无论是官能检查法、sd法、质问纸法及定性的测量法,都是围绕这一点来构建的……”

  目光转向哈塞尔,赵国阳一字一句的开声道:“我的这个方案,其实就是sd方法的一种……”

  听到这里,斯柯达汽车公关传播负责人简宁?凯勒曼有些疑惑的开声道:“赵先生,这个sd方法,到底是个什么概念。您能和咱们解释一下吗?”

  赵国阳不以为意的点了点头,解释道:“所谓sd,是英文semanticdifferentialmethod的简称,即‘意义微分法’。”

  “该方法,最初由美利坚伊利诺斯大学的教授提出。它以与某个评价对象有关的数个形容词对作尺度基准,来测定人们在受到该对象的刺激后所产生的主观反应。”

  “运用此法时,认为车身振动特性、车内环境、乘员的生理及心理状况,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4种主要因素。”

  听了赵国阳的这番解释,“斯柯达汽车公司”的与会者,都露出了恍然之色。

  说起来,“sd法”提出来的时间也就是两三年前。

  因为还处于理论完善的阶段,这个方法并没有在全球汽车工业生产范围内普及开来,哪怕是在行业内,知道的人都不多。

  就算哈塞尔这样汽车行业内数得上号的大人物,也并不清楚这个方法。

  赵国阳之所以如此了解这个方法,自然是因为他前世的那段记忆。

  此时他的这一番理论解释之后,“斯柯达汽车公司”的大佬们,不管对技术上有多了解,那是再也不敢对他有丝毫的轻视。

  赵国阳停顿了一下,接着开声道:“在这个方案中,我尝试着通过实车的道路试验,采用心理测定法中的sd法,以车身振动、室内环境、乘员的心理及生理状况等为内容,对汽车乘坐舒适性进行了主观评价。”

  “同时,我导入了模糊理论中的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,构筑了汽车乘坐舒适性主观评价的阶层化模型,并对该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。”

  赵国阳扬手举例道:“我这个方案,利用sd法进行主观评价时,列出了一个调查表。表中列举了24个不同的形容词对。”

  “这些作为评价尺度的形容词对,是通过乘坐舒适性的预备试验,以试验者在试验中所联想到的形容词为基础,并参考类似的研究而确定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ula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