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789章 弘法_红楼名侦探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位,以大理寺这衰颓的现状,想要从刑部夺权,基本属于痴心妄想。

  当然了,若是日后形势逆转,从刑部剥夺一部分权利过来,也完全没有可能的事儿。

  至于都察院……

  虽然对大理寺,并无直接的监督权限,可人家本身就是监管百官风纪的,对文武百官的威慑力,可比顶着‘天下纲纪之总宪’,内里却并无什么实权的大理寺,要强出百倍不止。

  故而想要从都察院夺权也是难上加难。

  尤其这些人本就是笔杆子、打嘴仗混饭吃的,真要是当面锣对面鼓的闹将起来,没个能站稳脚跟的切入点,想夺权谈何容易?

  故而孙绍宗上任之初,也曾为之头疼过一阵子。

  好在他虽然不是法院、检察院系统出身,对这一套也还算有些了解,最后从中借鉴了一些思路:

  既然夺权不易,借助皇权施压又不怎么奏效,那干脆就另起炉灶,弄一套可以顺理成章扎根地方,又符合大理寺核心职权的体系。

  这套体系的核心也是四个字:普法下乡!

  大理寺除了稽查各地上报的疑难杂案,或者奉皇命处理钦案之外,还负有编修、宣扬律法的职责。

  前面那一摊,如今是孙绍宗掌管,却和刑部、都察院有着相当程度的重叠。

  后面那两部分,按理是右少卿李文善掌管的。

  不过历年来,大理寺右少卿也只是负责编修法律,对于宣传方面,却是几乎是极少涉足。

  非但如此,依照孙绍宗做治中时的所见所闻,地方官府对于普法工作,同样是消极怠工。

  因为时下流行的论点是:民可使由之、不可使知之。

  法律只要掌握在官员手中就够了,至于那些小老百姓,懂的法律越多,就越容易出现生事的讼棍。

  这种言论与思维,其实后世也还没能完全杜绝。

  好在孙绍宗也没指着能完全杜绝,对他而言,只要能借着这个由头,在三法司的职权中另辟一条蹊径,也就足够了。

  不过凭空提出要‘普法下乡’,肯定是不可行的——至少也要先找些依凭,证明这样做是有必要的,而不是自寻烦恼。

  正因如此,孙绍宗才让柳湘莲等人,查阅统计近年来,各地百姓聚众械斗的记录。

  之前他在京城为官还不觉得如何。

  等南下湖广之后,才发现民间因为争水、争田、甚至争人争气,引发的群体性械斗可说是此起彼伏。

  这一来是地方官府掌控力不足,二来也是因为大多数百姓,都只知宗族宿老,不知朝廷王法,一旦产生矛盾往往自行以暴力解决。

  只有那些实力不济,被豪强欺压了的,才会想到官府头上。

  可地方官对这等婆说婆有理、公说公有理的事儿,又往往难以论断清楚,即便出面进行干涉,往往也会被认为是偏帮某一方,即便做出的裁决,也难以生效。

  当时孙绍宗就觉得,应该想法子增加官府的掌控力,尽量避免这种事情发生,否则地方宗族势力随着时间推移,对官府的敬畏肯定会越来越少。

  等到地方上完全失控,那大周朝估计也就该走上末路了。

  现在入职大理寺,正好把两件事结合起来,以普法宣传的方式,尝试遏止乡间愈演愈烈的私斗之风;同时借助普法之便,在地方上安插势力,甚至趁机夺取一部分辖制的权利。

  当然,这其中的细节,肯定没那么简单,还要仔细斟酌之后,才好在朝堂上讨论。

  总之,最后只要两件事能做成一样,也就算孙绍宗没白在大理寺为官。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。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: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ula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